化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,在促進糧食增收和農業發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但是,由于化肥過量施用、盲目施用給農業生產帶來了負面影響,不僅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,還造成地下水和空氣等環境污染問題,導致耕地質量下降。
環境保護和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,合理施肥、科學用肥顯得尤為重要,而在廣東,十年前推行的測土配方施肥的項目就把目光聚焦于此。
目前,廣東省累計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3.53億畝次,實現節本增效271.81億元,增產1627.44萬噸,全省86個國家級項目縣和10個省級項目縣已全部建成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,并初步建立了全省水稻、葉菜類、瓜果類、豆類蔬菜、甘蔗和香蕉省級施肥指標體系。
十年的持續推行,為科學施肥降低環境負荷積累了一定經驗,其過程和結果都值得“解剖”和探討。
現象
施肥減少卻能增產
惠州市博羅縣觀音閣鎮砂嶺村種植戶鄭約其10多畝稻田今年試用一種新的肥料。
“(與以往相比)不用施那么多肥,但能增產。”在鄭約其看來,施肥量少,但效果更好是今年他用的這種肥料的最大優點,鄭約其說,以前他常年用的某種化肥需要50斤/畝,現在用的這種肥料每畝40斤即可,但從產量看來,每畝還增加了100斤。
鄭約其是去年跟同村村民到隔壁彭村參觀后,發現這種肥料效果不錯,才決定今年上半年試用,見效后,下半年全村80%的農戶,約2000畝稻田都改用了這種新的肥料。
惠州市博羅縣公莊鎮松園圍綠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有20多戶農戶,約600畝水田,與鄭約其一樣,在今年上半年改用了這種新的肥料,該社社長駱新紅告訴記者,原來一造要施三次肥,而改用新的肥料后一造只要施兩次肥,但能增加產量約50斤/畝。
惠州市惠東縣是廣東省最大的冬種馬鈴薯種植基地縣,形成了“稻-稻-薯”的緊湊型水旱輪作制度,以中、早熟馬鈴薯品種為主,適合鮮食出口的產業格局。
然而,由于農戶長期以來施肥不當,近年來,惠東縣陸續完成對全縣16個鄉鎮的土壤檢測,分析發現惠東普遍存在土壤偏酸、氮含量中等偏高、有效磷含量豐富、速效鉀含量中等偏低的現象。
而研究表明,大量施用磷肥將導致莖葉轉紫,出現早衰,同時引發缺鋅、缺鐵、缺鎂等并發失綠癥。
近幾年,在廣東省農業廳耕地肥料總站以及相關專家的指導下,惠東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根據測土數據和結果,建議當地農戶試用與鄭約其、駱新紅所用的類似的肥料,有機無機肥配合使用。
目前,惠東的土壤發生了變化,馬鈴薯也成為廣東省畝產最高、品質最好的地區,據了解,惠東馬鈴薯畝產量能夠達到7000-8000斤。
奧秘
給土地“體檢”,給莊稼開“藥方”
鄭約其、駱新紅他們所施用的肥料叫配方肥,它源自廣東省2005年開始實施的一個項目——測土配方施肥項目。
顧名思義,所謂測土配方施肥就是以土壤測試和肥料田間試驗為基礎,根據作物需肥規律、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,在合理施用有機肥料的基礎上,提出氮、磷、鉀及中、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數量、施肥時期和施用方法。通俗地講,就是在農業科技人員指導下科學施用配方肥。
“化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,在促進糧食增收和農業發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”廣東省農業廳耕地肥料總站(以下簡稱廣東耕肥總站)副站長張育燦說,由于長年以來化肥過量施用、盲目施用也給農業生產帶來了負面影響,不僅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,還造成地下水和空氣等環境污染問題,導致耕地質量不斷下降。
基于這種現象,2005年前后,國家出臺了相應政策來支持測土配方施肥,廣東省成為了試點,我省的該項目也于2005年開始起步。
“測土配方就是摸清耕地的肥力情況、作物的需肥特點,做到缺什么補什么,讓土地‘吃飽’不浪費。”張育燦指出,測土配方施肥就像是給土地“體檢”,給莊稼開“藥方”,可以對“癥”下藥,減少投入,提高農作物品質,增加產量和收入。
據張育燦介紹,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包括“測土、配方、配肥、供應、施肥指導”五個核心環節,整個過程技術人員都起著重要的作用。
而據統計,經過十年的發展,廣東省累計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3.53億畝次,實現節本增效271.81億元,增產1627.44萬噸,減少不合理化肥用量94.56萬噸(折純),“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實施十年來取得明顯成效,農業生產減少了肥料用量,節約了生產成本,促進了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,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。”張育燦說。